未來履歷-思考職涯的實務方法與模板

未來履歷 - Find Your Dream Job!- 思考職涯實用方法與模板


未來履歷,這是我在 2020 年為了協助很多同學去思考職涯而設計的一套方法。很多時候我們都搞不清楚自己下一份工作應該如何選擇。此時我會建議大家想想「未來你想成為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

先思考人生,再思考職涯,一般你會獲得更精確的解答。

而以下幾個問題則是我希望大家進一步思考的,不論人生怎麼走,我們總希望自己能愈活愈好,不論是財務上或心靈上,但我們是否俱備對等的能力或資源呢?請透過以下三個問題思考。

第一,放眼兩年後,你到時會拿什麼資歷去談一個比現職高30%以上的薪資

如果你只是累積了資歷,但那些資歷對你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沒幫助,那就有點可惜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只思考下一份工作,但其實下一份工作應該是為3-5年後的自己而準備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是個專案經理,但你希望自己5年後可以變成產品部門的負責人,那你下一份工作是不是該先找一份產品經理的工作來累積做產品的經驗呢?

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跨國企業的行銷主管,你在研究過相關職缺後發現語言能力、行銷資歷、帶團隊經驗的要求都很高,經過評估後你發現自己現在每一項都不滿足,那你下一份工作是不是該朝向能培養這些能力的工作崗位上思考呢?

第二,工作幾年後很容易落入「重複相同工作」的困境

也就是說你在做的事情其實你已經很熟練了,差別只在做得快或做得慢,但做好這些事情對你來說挑戰很小,不太容易學到新的東西。

舉例來說,對很多工程師來說,他雖然參與不同的案子,每個案子做的功能可能都不同,但說白了,使用到的技術棧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有程式的邏輯或流程不同,但處的數據量、架構、複雜性、系統規模等其實沒有太多的變化,那成長一定是緩慢的。

我過往從工程師到架構師的過程,其實經歷了幾個蠻重要的關卡:

第一個關卡是從專案跨入產品,軟體的產品化得同時考慮開發、佈署、更版、維護與客製化;

第二個關卡是從 ERP 產品跨入 mobile 產品,剛好那時候是五大平台並存的年代,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技術跟應用場景,以及如何將這些mobile概念推到企業端;

第三個關卡是雲端運算,我開始從 on-premise 的產品移轉成 SaaS 服務,一樣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雲端運算的技術,各種可能的應用場景,當然也免不了得思考商業模式跟成本的議題;

第四個關卡是超級大規模的技術架構重整,一邊建立團隊、機制、產品,等於是所有業務、技術、產品、維運等問題的大雜燴,但卻也是自己做了這麼多年技術、產品的總驗收。

一定要記得,持續做重複性工作,對能力跟資歷的累積都是比較緩慢的,一定要定期思考,現在做的事情,有多少是過往不擅長的。而這些不擅長的項目,應該是著眼於未來期待成為的角色去培養。

不要害怕對未來有所想像,我們不用好高騖遠,但一定要認真去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可能是什麼。

第三,沒想像未來,就不知道現在缺什麼

有人常會問我,為什麼會投入這麼多時間在學習?

當你對未來有想像,對自己的下一步有計畫,你就更容易知道自己到底缺了什麼,知道自己缺什麼,也就比較知道要去學些什麼來補強自己。

當你不知道自己缺什麼時,很多時候是因為你缺乏對未來的計畫;

當你覺得自己什麼都沒缺時,可能也是因為你缺乏對未來的計劃。

思考一下未來履歷

  • Step 1.做職涯的自我盤點,看看自己主要累積了什麼
  • Step 2.思考一下自己3-5年後的角色,然後盤點一下現在的自己距離那個角色還缺了什麼
  • Step 3.針對現狀與未來角色的落差,思考下一份工作

以下我解釋一下這個模板的撰寫方法:

Step 1:職涯經驗盤點

image

上半段關於「工作經驗」的部分,你可以從履歷中做整理,我這邊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人的履歷對「工作成果」與「重要經歷」是缺乏描述的,如果你只寫負責產品營運,系統開發,廣告投放,那你的能力到底是好是壞沒有人會知道。

更理想的寫法是負責產品的用戶營運,期間的主要成就有:

  1. 三個月內改善留存率,從 8% 的 七日留存率提升到 15% 的七日留存率。
  2. 免費用戶轉付費用戶比例,從 12% 提升到 18%。

系統開發的化,可以這麼寫:

  1. 負責電商後台的系統開發,期間完成 4 種不同金流系統串接,並改善商品上架模組,縮短商品上下架時間(平均每個商品上下架省下 15 分鐘)
  2. 接手數據清洗專案,大幅改善推薦系統精準度,推薦廣告點擊率從 2.3% 提升至 3.1%,eDM 中的個性化推薦版位,點擊率從 0.8% 提升至 2.2%

不同工作角色填寫的重點不同,但務必留意的是,你的成果必須讓看的人有感,可以清楚判斷你的經歷是否符合需求。

下半段的「專業年資」則根據你所具備的專業技能來撰寫,這些專業技能應該要是用人單位在搜尋履歷時常用的關鍵字,這樣你的履歷會更有重點,且更容易被搜索到。

Step 2:3-5 年後的職場角色

想像一下 3-5 年後你會做什麼樣的工作,以及在什麼位置上,領什麼樣的薪資,過什麼樣的生活。提醒一下,如果你現在不知道,我會建議你想想身邊其他人,是否有人的生活型態或工作角色是你嚮往的,理想大一點沒關係,但不要天馬行空。

這個步驟可以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我的職場角色」,你可以想想你的理想職務,如果你是工程師,或許 3-5 年後的可能期待是 team leader 或者 architect,如果是 PM,或許 3-5 年可能是產品總監,如果是行銷專員,3-5 年有可能變成 freelancer 擔任行銷顧問。

期望薪資只的是年收入,工作地點是實際工作地,工作型態可以是全職、兼職、自由工作、遠距等等,行業的部分就看你是否有明顯偏好。

image

第二部分「該職場角色的職務需求」,這一塊你得花一點時間上網搜尋或者找其他朋友請教,如果你 3-5 年後的理想職務是產品總監,請研究一下用人單位對產品總監這個角色的職務需求是什麼,例如工作年資、學歷、工作經驗與專業技能,不要只看某個職缺的資訊,最少看 5 個,然後研究一下這些職務需求的共通性,因為這很可能就是你之後得俱備的基礎能力。

第三部分「職務匹配程度」,這是拿職務需求中的條件來對比「現在的你」,看看中間是否有落差,落差的部份就是你接下來幾年得補上的,否則 3-5 年時間到了,你還是很難具備應有的能力。如果你發現自己距離理想職務間還有差距,那就是接下來需要努力的地方,可以進到[Step 3],但萬一你發現現在跟未來職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落差,那你還在等什麼?快換工作吧。

image

Step 3:1 年後的職場角色思考

1 年後的職場角色,必須要是從現況邁向 5 年後自己的中繼點,也就是可以培養你在[Step 2]中所盤點出來的落差,下一份工作必須要圍繞著捕其中間的落差思考。唯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年弭平你與未來職務之間的差距,讓自己在 3-5 年後成為一個稱職的工作者。

image

這邊你一樣要上網去研究一些職缺,而且我建議多找幾個工作地點產業,為什麼呢?

因為同樣的職務,在台北與台中的薪資可能有 30% 的差距,而在新創產業跟傳統產業之間可能也有不小的落差,如果薪資是你在意的點,建議廣泛多看一些。當然了,也不要忘記看看海外的職缺囉。

除了薪資問題外,多研究不同區域跟產業的職缺,你也可以看到你當前能力的行情大概在哪,這會有助於你了解現在的自己。

不過做職缺評估不意味著就要馬上換工作,如果現在的公司就是累積資歷適當的環境,那就繼續待著,並爭取能累積未來能力的職務或角色,總之,凡事都要思考一下未來的自己,這會讓你工作起來更有方向性。

這份模板的使用大致就是如此了,如果使用上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加入學院的 LINE 社群做更多交流:加入 商業思維討論與學習交流


現在註冊會員,就能免費體驗商業思維學院!
除了專業學程試閱,並能查看老師和學員的課程學習討論和心得,現在就實際體驗看看學院和一般線上課程差在哪,感受不一樣的沈浸式學習!

點我立即體驗


發表迴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