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藤的《B型選擇》中,我的10個學習與反思
我跟Harris與Evelyn認識的時間並不長,我們第一次碰面是在2019年的11月7日,我們透過共同好友謝銘 […]
關於策略思考、策略管理、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策略,都會放在這邊的專欄
從出社會到現在,有個關乎職場競爭力的詞彙不斷的出現在我們身邊,這個詞叫做「不可替代性」,而在企業經營中,有個詞
商業思維:運用企業護城河概念打造個人不可替代性 閱讀全文 »
過去幾兩年我在擔任企業顧問時,企業主時常會問我「老師,你覺得我們這個生意能不能做?」、「老師,我們這項業務做了一陣子,也有客戶,我也很想做好它,但就是不賺錢,能幫我們診斷一下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在過去這兩年我被問了不下20次,這些新創公司或單位,本身並不像上市公司那樣有資訊豐富的財務報表,頂多只有損益、利潤的資訊跟現金流而已,我們要如何判斷這門生意的潛力呢?
一般我會從以下幾個面向去思考,分別是利潤結構、現金周轉週期、外部依賴性、風險承擔、持續性收益、規模化可能性、差異化能力與團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