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大動作炒掉上千名員工!背後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事?

Meta 傳出裁員消息,一開始的預計規模是千人左右,後來又傳出要砍 10%,這背後透露那些資訊是值得留意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因為大舉投資元宇宙失敗才造成這樣的問題,但進一步思考,為何佐克伯急於發展元宇宙呢?

你可能會說佐克伯就是一心認為那是未來趨勢,他要拿下主導權,這推論可能是對的,我但我比較喜歡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那就是他急於為 Meta 找到第二曲線,甚至是延續下一個十年命脈的機會

前陣子剛好有個朋友分享了美國各巨頭 2022 年的一些財務表現,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這邊

我們看一下 Meta 的狀況,你會發現 Meta 的主要產品是四個社交媒體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而社群媒體的營利模式就是廣告,簡單的說 Meta 幾乎所有的營收都來自於廣告。

image

廣告這項業務,在全球的網路使用人數已經趨於飽和的今天,已經很難再有一年多幾億人上網的人口紅利了,這也意味著,愈來愈多人要搶已經上網的這些人的目光,在競爭狀態下,廣告只會愈來愈貴,而愈來愈貴之後,企業主也不是笨蛋,他們就會開始尋求其他更便宜的行銷方式,廣告的比重就會被降低。

而這也意味著,Meta 的廣告業務在這種狀況下,一定會大受衝擊,這從近幾年的財務表現應該可以窺見一二,所以 Meta 本來就很需要有下一個可以繼續帶動成長的新商業模式與產品,而元宇宙有可能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地方。

大家可以先複習一下:產品組合:為什麼企業需要有多條產品線?

然後我們在來看一下幾個科技巨頭的狀況,首先是上面文章中提到的 Apple:

image

Apple 的主要營收來源有 5 個,iPhone 占最大宗,但 MacBook、iPad、Watch/AirPods、Services 佔的比例也不小,在多產品的支撐下,Apple 的生意會比 Meta 穩定許多。

那微軟呢?必須說這根本是資優生等級,三個主要的營收來源的比例相對接近,最大宗是 Intelligent Cloud,這是雲端服務,微軟擁抱雲端幾年的時間,這塊的營收佔比已經拉高到 40% 左右的佔比,轉型算是非常成功的。而不可被忽略的還有 Personal Computing,這塊包含個人版的 OS,以及 Xbox 跟相關的周邊業務。10 年前的微軟,就是一家做企業及服務的企業,而且極端偏好 On-Premise(地端佈署),10 年後的今天,雲端跟個人服務這兩塊的比例大幅提升,成為微軟的三大穩定業務,真的是又穩又健康。

image

再看 Amazon,營收來源也一樣有很多條,主力大概也是 4-5 個。

image

從科技巨頭的布局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公司愈大,營運的穩定性愈重要,不管你要多有創意,沒有穩健的財源支撐,長期風險還是很大的。而我們也可以預見,Meta 往下還是得盡快找出下一個能帶動成長,而且非純靠流量來賣廣告的業務模式,否則危險性還是很高的。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商業思維學院 EDM!


發表迴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