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菜逼八時陪業務去拜訪客戶,一進會議室大家換好名片,簡單寒暄後,業務就會打開電腦,準備做簡報。
因為我是陪同角色,所以我就坐在一旁聽,當這個業務開始介紹我們公司時,我看客戶窗口一開始還算認真聽,但經過三分鐘後已經有點心不在焉了。但我這位同事不知道是想把簡報講完還是緊張,他還是繼續把他該講的講完,前後大約花了 10 分鐘。
接著,才開始進入產品的介紹,包含產品的功能特性,可以解決那些問題,有哪些代表性客戶等。過程中,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對方只在他感興趣的部份認真聽,並提出問題,至於其他部分,就當讓業務帶過場。
簡報結束後,我覺得當業務真的不簡單,因為像剛剛這種對話,我想想都覺得有點折磨。回程的路上,我發自內心跟這位年紀跟我相當的業務說聲「辛苦了」。
這種狀況,在我第一年陪業務出門時並不算少見。我那時覺得奇怪,這種簡報形式能談下案子嗎?我總認為銷售簡報不是這麼做的。
又有一次,我陪公司一位資深業務出門,他的簡報邏輯跟我曾經遇過的年輕業務們完全不同。他在開場簡單寒暄後,並不急著做簡報,而是提問。他問了幾個問題後,開口說:「你們這狀況,我們應該能幫上忙。」
接著他打開電腦,然後打開了一份「OO 股份有限公司_解決方案.ppt」的簡報,那個 OO 就是今天拜訪的公司的名字。
然後他接著說:「先前在電話中有大概了解了貴公司的狀況,我先根據你們的產業的特性,先整理了一些資料。」
他打開簡報後,並沒有從第一頁開始講,而是直接先跳到剛剛跟客戶聊到的部份,先提一些同業客戶的狀況,然後我們怎麼協助這些客戶解決問題,解決的成效又如何。講到這客戶興致就來了,接連問了好幾個問題,而這個業務前輩則用簡報一一回答。
客戶問完他想問的問題,感覺有點滿意,連連稱讚這個業務前輩真的很專業。
前輩說:「我們公司在這領域做比較久,經驗累積的也多,加上我們北中南都有據點,像貴公司這種全台都有廠區的公司,我們都可以在地服務,這部份你們也可以安心。」
這就是之前那些業務講的公司簡介的重點,前輩兩三句就講完了。
一陣閒聊後,對方請業務提供報價給他,並敲定下次會議的時間。
回程路上,我跟這位前輩請教他準備簡報的訣竅,當然也提到先前看其他業務講公司簡介,然後客戶意興闌珊的問題。
前輩跟我說:「做銷售,還是要先講客戶感興趣的啦,他都還不知道我們可以幫上什麼忙的狀況下,根本不會想多聽我們公司的介紹。客戶認識公司的過程,其實是透過我們展現的專業性,而公司簡介的內容,比較像是消除疑慮,最少看起來不要像詐騙吧,哈哈。」
我問他:「你剛剛簡報看起來雖然像跳著講,但我覺得順序結構還是很清楚的,不過不能從第一頁開始講,那這樣準備簡報該如何準備?」
他說:「你想的太複雜了,銷售不像你們寫程式,邏輯不見得要那麼嚴謹,只要從客戶能聽得進去的角度思考就好。事前的功課還是得做,然後因為每一家客戶的狀況都有些許不同,內容還是得做一些調整。認識你的,跟不認識你的,講的內容不一樣,有很多產業案例可以講的,跟沒有案例可以講的,我講的順序也不一樣。」
「不過,還是有一些基本邏輯啦。建立信任是核心,所以我要先聊一下,確認他今天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我才開簡報講他在意的痛點,他會覺得我專業跟用心,先加分。再來我提其他同業的案例跟狀況,他覺得我有經驗,再加分,然後我會講針對他們公司現況的建議,量身打造的規劃,再加分,最後才講我們的公司的後勤支援,把最後的疑慮排除。剩下的就是價格了。」
那一年是 2009 年,在那之後,我經常在公司內部做重要提案,也會到外部去為新產品開發早期客戶,也代表公司擔任研討會的講者,我開始建立自己簡報的表達邏輯。這套邏輯讓我後來不論擔任產品負責人 、事業部負責人或者大型專案的 PM 時都很受用。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簡報說服力,想要做出一份更好的銷售簡報,學院在 3 月份開了一堂簡報實戰課程,為期三週,讓你完善一份屬於自己的銷售簡報,而最重要的是,把這套溝通的心法給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