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新聞選讀】雲端資料庫與協作平台 Airtable F 輪募資,估值達 110 億美金

撰文者:KT Huang

摘要

業界不變的真理就是變。當我們以為訂閱制才是王道的時候,矽谷的軟體公司開始擁抱 UBP。位於波士頓的創投 OpenView 針對 600 家 SaaS 公司調查,有 45% 採用 UBP,預期 2023 年會超過 50%。


在這個到處都是獨角獸(2021 全球超過 900 家獨角獸)的時代,十角獸(100 億美金以上)好像才會有那麼一點不同。本周的新聞選讀,挑出了十角獸,看看他們做的是甚麼樣的產品。此外,訂閱制似乎快要過時了,讓人覺得世界的變化真的非常快。

【雲端資料庫與協作平台 Airtable F 輪募資,估值達 110 億美金】

軟體的想像空間總是比硬體大。

美國 low-code/no code 雲端資料庫公司 Airtable F 輪募得 7.35 億美金,估值達到 110 億美金。同樣是 110 億美金等級的估值,Airtable 花了 9 年的時間,預估 2021 全年營收 1.15 億美金。而 Samsara 則是 6 年的時間,今年前 9 月營收 3.03 億美金。

Airtable 是一個雲端協作服務平台,由 Howie Liu、Andrew Ofstad 及 Emmett Nicholas 於 2012 年創辦,他們提供內建關聯式資料庫的雲端電子表格,不需撰寫任何程式碼,就可以直接進行資料分析,並視覺化其分析結果。

Excel 功能太過強大,反而增加使用門檻

Excel 功能強大,可以協助整理資料、做資料分析。但學習 Excel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內建的上百個函數,光是找函數,運用樞紐分析就讓大多數人感到頭痛。

有預算購買大型資料庫的中小企業不多,所以使用 Excel 整理資料並分析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問題是大家多少會使用 Excel,卻談不上專精。更不用說要提取哪些資料,如何使用跟判讀資料。所以 Airtable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小企業的救星,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

其實 Airtable 也不是一開始就很順利,調整過方向。原來他們的目標客群是一般消費者,產品設計上也沒有這麼多資料分析、圖表,反而強調插入圖片、影片,以及協作功能。因為大多數人用不到 Excel 資料分析,只是拿來當記事本、整理表格,安排工作,協調進度等等。但 Airtable 現在主要收入來源是企業用戶,讓企業主可以用低廉的費用,使用 Airtable 強大的功能。

強化營運才能滿足利害關係人,深耕垂直領域

B2B 的困難在於利害關係人的管理。採購、財務是下單、付款的人,他們只在乎成本,使用系統、維護資料則是真正負責日常營運的員工。員工不在乎公司用的是微軟的 Excel,Google sheet 還是 Airtable,只要軟體方便好用就好。此外 Excel 的使用門檻還是很高,需要教育用戶。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Airtable 的營運團隊非常重要。定期舉辦教育訓練,教導用戶如何使用 Airtable 圖表、分析工具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推薦合適的資料模板,並協助客戶撰寫公司內的使用手冊、建立流程(SOP)等等。

從這裡可以推斷 Airtable 虧損一定非常驚人,但這類的前期投資是有必要的。一旦建立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domain know-how),特定垂直領域(vertical application) 客戶開發成功率就會變高,退訂率降低,還可以針對該行業提出特定的服務,提高客單價。

【按用量定價(Usage-based pricing, UBP)漸成矽谷軟體公司主流

業界不變的真理就是變。

當我們以為訂閱制才是王道的時候,矽谷的軟體公司開始擁抱 UBP。位於波士頓的創投 OpenView 針對 600 家 SaaS 公司調查,有 45% 採用 UBP,預期 2023 年會超過 50%。

按使用量計價就像是電話費、水費或電費,用量越大,收費越高。用戶一般都會低估自己的使用量,而且因為初始費用低,所以多半願意試用。如果產品方便、好用,能解決問題或困擾,使用量就會變大。

這同時又帶來一些產品思維上以及業務銷售行為上的改變。如果要讓用戶黏著度增加,使用率變高,勢必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開發產品。BD、業務的工作不只是開發新客戶,更要專心做好售後服務,協助客戶了解產品,增加使用量。

但訂閱制就像是吃到飽,愛吃多少就吃多少。習慣吃到飽的用戶,要改為按用量付費談何容易?蠻想知道組織變革怎麼推動,如何教育客戶。

比較直觀的想法,訂閱制的好處是很輕易可以計算每個客戶的營收貢獻,但依但成交訂單,拿到獎金後就不會再去關心客戶,陪著客戶成長。但 UBP 重新設計業績獎金計算模式,預定的訂單量跟實際上花費金額在 UBP 上很容易不同,為了讓客戶花費比預期更多的用量與費用,團隊就會花時間在客戶成功上。而研發與 PM 可以緊盯比較有成效的客戶,了解他們的需求並改善產品,強化優勢。

但我想不透的是,面臨激烈的競爭,不斷改良產品才能存活。看不出來 UBP 有什麼特殊之處,可以讓這些公司的產品設計或研發變得更好。唯一想到的是,吃到飽的機制浪費了流量,也帶來許多不賺錢的客戶。因此,以量計價才能改善財務狀況。


關於 KT

科技人,帶著研發精神的商業開發者。歷任面板業產品經理、新創公司產品總監、台達電產品規劃。現為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及多家公司策略顧問。擅長海外市場拓展,結合商業模式,分析科技業走勢。我長期在科技業工作,關注科技趨勢,也喜歡研究各種商業行為。KT 是我的英文名字,同時也是 Key Technology 的意思。我期許自己選出有興趣,有靈感的新聞與議題,提出我的看法。後續每周固定出刊,分享我的觀察與心得。如果你對這類的議題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文章。

發表迴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