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Gipi
摘要:
1.有些人新到職的人員,往往會急於提出他對公司的問題或看法,雖然內容多數都是有建設性的,但過於心急,也太直接了,其他人通常不會採納這樣的意見。
2.給建議時記得要稍微修飾,讓對方感覺跟你溝通是舒服的,事情才會順利推進。
前幾天跟一位同學聊到他的職場困境,我舉了一個過往我的親身經驗給他參考。
多年前在公司的一場會議,有位新 onboard 的同仁與會,他的直屬主管介紹他是從海外回來,先前任職於某知名矽谷大公司(大家都聽過),然後因為受到某某高管的感召決定加入公司。
我聽著他的自我介紹,也一邊看其他同事的反應,因為我覺得他剛剛這段 2 分鐘的自我介紹過程可能有點不妥,果不其然,就看到幾位同事擺擺頭,顯得不置可否。
職場忌諱:急著表現
會議開始進行,輪到行銷部門報告,報告到一半,行銷部門的主管突然對這位新同事說:「這一塊我們也不確定這麼做是不是好的,想請你分享一下你在矽谷的經驗。」
如我所料,大家開始出招了。
這位新同事顯然沒有意會到問題,我想或許在矽谷的時候他不需要意會這些事,他直接接了話開始說:「我覺得這個提案有些地方或許可以調整……」
聽這個開頭,我想說可能要慘了,行銷主管肯定還有動作,果然,行銷主管聽完後說:「或許在矽谷是這樣,但這是中國,很多規則不太一樣。」
依我對行銷主管的了解,他這已經算是給對方台階下了。結果沒想到對方接著說:「我回來的這段時間,已經對中國市場做了很多研究,我覺得基本上沒有不同…..」
一番長篇大論,大多數的內容都是有道理的,但聽的人應該很難平心靜氣地聽下去,因為那種說話時的氛圍會讓當事人有一種「你根本不懂,我才是對的」的感覺。
聽完他說這段,我想行銷主管應該很後悔問了他問題,果不然,行銷主管聽完之後馬上說:「好的,謝謝你的建議,但為了不耽誤其他人的時間,我想私下再找你請教。」
這位同事說:「沒問題,隨時歡迎。」
這場會議往下的報告者很多,其中有幾個與市場、業務比較有關的內容,這位新到職的主管都會提出他的問題或看法,內容多數都是有建設性的,但我知道他太急,也太直接了,初來乍到,最理想的策略是「藏拙」,不是急著表現。
不過這也只是一場會議,加上是第一次跟這個人碰面,我也沒有太多留意,只是覺得他要跟這個環境磨合估計得花一些時間。
職場上藏拙的溝通技巧
這件事過去一個月左右,我跟這位新同事有一些工作上的協作關係。我問他進來一個多月了,一切還習慣嗎?他想了想問我:「我不太明白一件事。」
我問他:「關於哪方面的事?」
他說:「為什麼我跟別人討論事情時,對方顯然都會被我說服,但最後他們都不願意按我的方式去做?」
我請他舉幾個例子,然後他講了 4-5 個他跟各個部門溝通的過程,裡面有幾場會議我也有參加,所以大概知道他說的事什麼。
我問他:「你覺得他們是因為說不贏你,所以不說了,還是真的被你說服了,覺得你的方法真的好?」
他想了想告訴我:「其實我不確定。」
我問他:「你的建議很多都很好,考量的面向也廣,但忽略了一些東西,所以溝通經常都是無效的。」
他說:「其實我有感覺,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知道你的提案被接受度都是高的,我本來以為只是你比我資深的關係,但想想,你也比我早到 3 個月的時間,所以什麼是我忽略的?」
我說:「你太聰明了,在你展現聰明才智的時候可能會忽略了聽眾的感受。」
他說:「你的意思是我應該內斂一些?」
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問他:「如果你是我,我在工作上的表現很不錯,然後今天有個新進成員加入公司,然後經常給你建議,但你口才不如他,所以經常講不贏他,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
他說:「那就接受啊,不然怎麼辦?」
我說:「我問的是你就算接受了,心裡感覺如何?」
他想了想:「嗯….不舒服,我懂你的意思,不過之前我在國外都是這樣溝通的,也沒什麼問題啊。」
我說:「或許是不同公司文化的問題,也可能是跟你互動的人的想法的問題,但他們其實也沒錯,只是互動習慣的問題。」
他想了一會,問我:「那你建議我可以怎麼做?」
我說:「職場不是讓我們一個人展現聰明才智的地方,不能自顧自地展現自己的聰明,而讓其他人顯得很愚笨,這是無助於融入團隊的,除非你所在的環境所有人都能跟上你的聰明才智,否則你還是得留意一下我們這些凡人。」
「或許,你以後給建議時可以稍做些修飾,以前你總用『我覺得你應該要…』,現在我會建議你調整成『我有一個建議,但不確定好不好,想提出來聽聽大家想法..』」
往下我接連舉了幾個他可以調整的措辭,然後一一跟他說明這幾個措辭聽者的感受。
總之,你得先讓對方感覺跟你溝通是舒服的,不會矮你一截,然後讓決定是由對方下的,而不是你靠辯才強加上去的,這樣事情才會順利推進。
初來乍到,藏拙真的是比較理想的策略,
職場不是讓你一個人展現聰明才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