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工作者的轉職建議,該兼職或當主管嗎?六個職涯規劃的思考

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聊到了《怎麼選工作?該離職嗎?7件職涯中你該思考的事》,本篇將接著與大家聊聊其他六個職涯規劃的關鍵抉擇。

  1. 轉職選擇|轉職建議怎麼選?
  2. 轉換職務|應該一條路走到底,還是換個職務?
  3. 晉升主管|應該當主管嗎?晉升管理職務,是好是壞?
  4. 兼職斜槓|兼職、斜槓工作是個好選擇嗎?
  5. 創業思考|創業,會是個好選項嗎?
  6. 休耕暫停|休耕,停下來思考,為下次啟動做準備
  7. 結語|職涯規劃的4個基本原則

轉職建議怎麼選?記得一定要愈轉愈好

當你手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時,什麼原因會促使你轉職?

轉職最常見的說法是拉力與推力兩種,所謂的拉力,指的是外部有吸引你的工作機會,可能源自於朋友或獵頭的介紹,也可能是你自己主動找尋更適合自己的職務。而推力呢,則代表目前公司內部,不論是工作內容、環境或薪資存在讓你不滿意的地方。

拉力與推力一般同時存在,如果你在離開一家公司時只有內部的推力而無外部拉力,那代表你太少接觸潛在工作。

這邊先跟大家聊一個朋友的真實轉職案例,還記得多年前我在一個社群中擔任 mentor,其中有一位 mentee 曾跟我說:「我有考慮要離職,但我覺得現在公司給我的薪水不錯,然後我的主管也很願意指導我,我擔心是不是我太不知足,應該調整一下自己情緒就好,不要想那麼多。」

我無法給他標準答案,只給他一些轉職建議:「你需要的是去面試看看,或許你會找到薪水更好的工作,而那份工作中一樣有願意指導人的主管。」

我們的對話並不長,但是當天他帶著疑惑離開了,在兩個月後他傳訊息給我,他說:「我轉職成功了,新工作的薪水很好,主管也很好,出來面試看看果然是對的,打破自己很多迷思,之前真的想太多了。」

多留意外部的機會,你會有更多比較基準,這是我給大家的第一個轉職建議。

在學院的課程中,有一堂課叫「未來履歷」,未來履歷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去想想 3-5 年後的自己,並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應該做些什麼。如果你希望自己 5 年後成為行銷主管,那你得從現在開始累積行銷經驗,如果你希望自己能轉職成產品經理,並在 5 年後成為產品專家,那你得從現在開始準備轉職,否則 5 年後就很難是你期待的樣子。

我經常跟學院的學員們說:「你的下一份工作,應該為下下一份工作做準備。」

我在第一次思考轉職,轉換工作時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幾條:

第一,去學還沒學過的東西,累積更多經驗。

第二,證明自己並非只能在現在的公司成功。

第三,離開下份工作時,我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應徵大公司副總以上職務。

我認為,一家公司 10 年的經驗並不足以支撐自己走完整的職涯,這世界還有太多我不懂與不會的東西,我可能很不錯了,但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但我希望自己在擁有兩份工作經驗後,能成為一個站上更高位置的人,更有話語權,更有選擇的權力。

我總是想著更長期的自己,並想想當下該怎麼做。如果有兩份工作,一份只看得見現在,一份看得到未來,請記得選後者。

好想轉換職務跑道

我應該一條路走到底,還是換個職務?

過去十多年,經常會有人問我關於轉換職務的問題,可能是從工程師轉 PM,從專業職轉管理職,從行政轉人資。這種不同專業路線的轉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大事。是一種職務走深走到底比較好,還是不停轉換職務更好呢?

首先,我認為幾乎沒有一種職務可以讓你走 30 年,原先工匠性質的工作如木工、雕刻師傅、手工專家等有可能做一輩子,但隨著科技進步,這類工作要不被機器取代要不就被 AI 所取代。

其次,如果想要讓自己活得愈來愈好,你不應該將重點放在「職務」上,而該放在「技能組合」上。重點不是你擔任什麼職務,而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技能組合,而這些技能組合能讓你扮演哪些角色,讓你爭取到哪些工作機會。

在「未來履歷」中我分享過一張圖,這張圖的橫軸是時間,縱軸是薪資收入,我攤開了我在前三份工作,不同時間點我的職務角色,以及我所具備的能力組合。在工程師時期,我主要學技術與問題解決,後來開始擔任 PM,所以我強化了專案跟團隊帶領能力,緊接著我又開始學習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產品上市後我又開始學習業務技巧。

在工作六年左右,我已經具備了技術、專案、產品、行銷、銷售等多方面的經驗與能力,而具備這些能力的我,其實已經具備了多種資深職務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組合也讓我在換工作時我有多條路徑可供選擇,工作機會多,而且薪資差異不至於太大。

當轉換職務的選項擺在面前時,我建議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新的職務可以讓我累積哪些能力

這些能力與我現有能力間可以創造什麼樣的綜效,讓我在未來能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

第二,是否可以持續磨練「可轉換技能」

所謂可轉換技能指的是不論什麼職務角色都能用得上的能力,例如溝通表達、專案管理、領導力、問題解決等等。如果新的職務能讓你扎實的磨練這些能力,那一般不會虧。

第三,職務轉換後,會否讓你將原先職務做得更好?

這是個有趣的議題,但卻是很重要的觀念。當我們在一個職務上太久,往往會出現盲點,也難以理解不同職務的觀點與困難,簡單的說就是會缺乏同理心,以及欠缺協助對方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扮演過 PM 的工程師往往能更好的做好產品開發,一個擔任過主管的特助,往往更知道主管需要哪些協助。有時轉換職務,是為了將當前的職務做得更好。

應該當主管嗎?晉升管理職務,是好是壞?

接著來聊聊關於晉升這個話題,在台灣,關於專業職務的晉升機制始終不夠完善,多數的晉升大多與管理職務有關,也就是成為主管或 leader 身分。

我在出社會第二年起就擔任了 leader,從一個四人小團隊開始,從薪水比原先多幾千塊,但工作量與責任都是倍數增加的。如果我只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待管理職,那我並不會因此從中獲得些什麼。但我覺得成為管理職帶給我許多與原先不同的收穫。

第一,我必須學習帶領團隊,從做好自己的工作,到讓團隊做好工作。

第二,我需要參與管理決策,有機會跟主管、老闆們一起制定決策,並理解每個決定背後的考量。

第三,我得學習做好資源分配,不只是為了完成眼前的任務,還需要兼顧長期能愈來愈好,長短期平衡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能力,而我大多是在扮演主管過程學會。

第四,學習面對人的議題,人有情緒,也有自己的目的,而情緒與目的有時是非理性與非邏輯的,搞懂並能處理這些,對我的社會歷練有很大的幫助。

擔任管理職務讓我學到太多,如果可以,我會建議大家趁早學習帶團隊,因為管理這門專業是所有資深工作者的必修課,要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搞定更有價值大事,你通常得帶領一群人一起做,要搞懂公司經營的方方面面,要能站在老闆角度思考,不親身體會管理決策的兩難,你很難理解。

當主管或許壓力大一點,但具備管理經驗與專業後,你的職涯發展空間會更大,所以晉升機會來的時候請勇敢擁抱它吧。

不過在接受晉升前,我還是有一些很重要的建議要大家放在心上。

第一,管理是一門專業

只是與你本來的專業不同,別把管理當成單純的處理人的事情,而是把管理當成一門專業來學習。

第二,持續精進原先的專業

不要因為成為管理職後就停止精進,很多人成為主管後就變得愈來愈廢,因為他們把管理職當成一種行政職務在做,每天只是當個傳聲筒與工作分派者,那當然很快就廢了。

第三,面對困難的決策

並真正學會解決管理問題的方法,不要閃躲,也不要總是想靠喬事情來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真因,學習從根本解決問題。

當你能做好以上三項,我相信擔任管理職務能帶給你的收穫肯定非常豐碩。

不過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擔任主管職能獲得的東西已經不多了,或許你也可以選擇從管理職務上退下來。就如我在 2013-2014 年間所做的決定一般。我因為想再次玩新題目,跟老闆提出我想將原先的團隊交給別人,而自己則回到專業職,一個人開始研究一個新的題目,重新寫程式,重新做研究,從零到一再次組建團隊。

搞懂晉升能帶給自己的是什麼,如果是你需要的,大膽的擁抱它吧。

如果想收到學院最新消息,歡迎訂閱商業思維學院 EDM!

兼職、斜槓工作是個好選擇嗎?

幾年前斜槓突然成了一門顯學,當你有一份正職工作時,你還可以選擇用其他形式獲取第二份,甚至第三份收入。

我在第一份工作時,因為在網路上寫了很多文章,所以也獲得了許多邀約,包含講座、專欄、課程或顧問。當時我只承接了講座、專欄與少量的課程,接下這些兼職對我來說可以增加收入,也能擴展經驗,但做這些事畢竟會花不少時間,我可不希望自己的主業因此受到影響。畢竟我的兼差機會,絕大多數是我透過分享我主業的經驗而產生,當我在本業上做得更好,我將擁有更多、更好的兼差機會。

賺錢的機會很多,每個人都應該把握,千萬不要只有一種獲取收入的方法,即便這個方法不只穩定,還能提供非常豐沛的回報。

為什麼你得考慮兼職或斜槓收入?以下是我認為幾個最關鍵的原因:

第一,找到更有效率的賺錢方法

你的專業在工作上可能只用了一半,所以老闆只願意支付 5 萬元薪資,但你在外頭講課、當顧問,別人卻願意支付更高的報酬。找尋更有效率的賺錢方式是重要的,別讓自己總是賺辛苦錢。

第二,安心探索其他職涯可能性

當你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時,不要對其他機會 say no,但也不急於接受一個新的機會,尤其是成為自由工作者。你可以先開始兼職,如果發現現在的工作加上兼職工作,你的生活與收入都過得很不錯,那或許當下的搭配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發現做兼職工作時更快樂且財務報酬更好,那你也可以在風險相對低的狀況下進行轉換。

第三,持續磨練工作手感

你在目前工作崗位上,公司有既定的流程與制度,你可能改變不了,甚至已經習慣這套方法,但這會導致你的視野愈來愈窄,也缺乏刺激讓你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兼差與斜槓很可能面對你不熟悉的對象或公司,你得在另一個環境中把事情做好,這過程對你的成長其實大有幫助。你不用換工作,卻又能持續打磨自己的專業能力。

創業,會是個好選項嗎?

創業,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是個選項,千萬別輕易的將它排除。

2017 年離開公司後,我成為了自由工作者,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創業,自由工作者型態的創業風險很小,報酬也不錯,基本上足夠讓我在工作幾年後實現財務自由。

2019 年我結束了自由工作者生活,全心投入商業思維學院,組建了一個團隊,並承擔起公司的財務壓力,以及一群人的青春。

2023 年,我退出公司的經營,加入 MAYO 再次成為專業經理人,距離我上次擔任經理人已經是 6-7 年前的事了。

對我來說,自由工作、創業或經理人,都只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將一個不變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還記得在創業場次中經常被問「如何堅持到底」,而很少被問「如何果斷退出」,堅持是一種美德,放棄則被視為一種退縮行為。但我認為創業本來就不是單行道,你不用等到遍體麟傷後才被救護車解救下來,你可以隨時找一個交流道下來,只要你願意。

對多數人來說,我們都不是要開一間多偉大的公司,我們只是在風險可控的範圍中,找尋一個合適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模式。

自由工作對我來說是相對輕鬆的,能獲得的報酬也不錯,會是一個選項,但能學到的東西已不再是我個人興趣所在;獨資開一間公司,組建團隊對現在的我來說則稍嫌風險過大,畢竟我還是得留意我的身體狀況,以創辦人身分成立一家公司,於情於理我都很難不碰最難的那些任務,想想還是別為難自己了。

如果你有創業念頭,我會建議先從斜槓開始,如果你斜槓時能賺到的錢跟本業差不多,單位時間的收入甚至比本業高,那專心做當然是個明智的選擇。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在有一份正職收入的同時還斜槓做其他事業,最常見的是講師、接案與電商。

你可以隨時啟動兼職形式的創業,直到你認為可以轉為全職為止。創業,永遠該是一個選項,結束創業也是。

休耕,停下來思考,為下次啟動做準備

當我們習慣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總會忘記適時的停下腳步,讓自己休息一陣子。所謂的休息,並不是週末休息兩天這麼簡單,而是讓自己可以從當前的生活與工作中抽離一段時間,讓自己用另一種節奏與心態來過生活。

過去 10 多年,我每年會給自己兩段完全放空的時間,這段時間我稱之為休耕期。休耕期的概念是源自於土地耕作。

土地在耕作時都會安排休耕的時間,因為作物的生產主要決定於土壤的肥力,土壤的肥力包括有機質。在耕作期間土壤的肥力會因為被作物吸收而逐漸降低,所以在耕作期後,一般會安排一段休耕期,種植綠肥讓土地的肥力恢復。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田地在休耕期間,可能會種植波斯菊或油菜花,最後則是讓這些花爛在田地裡,成為田地的養份,讓肥力恢復。而這段時間,就稱之為休耕期。

人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持續一段高紀律的生活後,總是會覺得有點疲憊,精神力跟體力產生耗損,此時,讓自己適度的休息放空一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段時間你可以盡量讓自己放鬆去做一些平常比較不會去做的事情,當作犒賞自己也好,當作淨空重新思考也好,總之,讓自己休息一陣子。

我人經歷過很多次休耕,第一次休耕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出國旅行,旅行期間我中斷了所有跟台灣的聯繫方式,沒有訊息干擾反而讓我有充分的時間感受當下,也讓我想透了一些平常因工作忙碌而想不通的事,包含跟同事的相處,以及覺察到自己經常妥協的習慣。回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法,最終獲得了好的結果。

我最近一次休耕發生在 2023 年,也就是我大病初癒後,這次休耕期我休息了三個月,而休耕期間,我給自己設定了以下限制,藉此讓自己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也讓自己的身體逐漸復原:

  • 中止那些有明確 deadline 的任務
  • 停止承接新的工作任務
  • 婉拒工作上的各種邀約
  • 大量閱讀,重建知識體系
  • 天天運動
  • 經常寫作

休耕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讓自己找回時間的餘裕,讓自己在沒有外在壓力的狀況下淨空自己的思緒重新思考。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你可能需要一段休耕期,當你覺得工作表現大不如前,你可能需要一段休耕期,你覺得每天的生活都被推著跑,你也需要一段休耕期。

不用害怕休息一段時間會怎麼樣,你擔心的事不會因為你休耕一個月就出大狀況,勇敢一點,嘗試休耕一次吧。

結語|職涯規劃的4個基本原則

這兩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了關於職涯的 8 個關鍵抉擇,或許篇幅有限不足以涵蓋所有的思考面向。但我認為只要謹遵幾個基本原則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第一,長線思維,每次做決定時不是只看眼前,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未來。

第二,累積自己,別關注職能,而是關注技能組合,職能能累積的是經歷,但不見得是能力。別關注是創業還是工作,而是思考這個決定能否為自己累積有效的經歷、人脈與能力。

第三,甩脫標籤,別因為外界對一件事的定義而不敢作出更正確的決定。

第四,保有餘裕,別總讓自己在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狀態下做決定,工作排的寬鬆一點,生活步調調整的緩慢一些,有時間與精力靜下心來思考,很多想法都會有所改變。

如果想收到學院最新消息,歡迎訂閱商業思維學院 EDM!

發表迴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