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KT Huang
摘要
虛擬活動新創 twine 收購同業 Glimpse,推出 twin for Zoom,加入 Zoome 生態系
做了七年的業務,出差美國多次,對我來說最不適應的其實是美國的 Networking 文化。我在台灣參加過幾次這類的社交活動,但總覺得無法融入因此很少參加。沒想到幾年後開始開發海外客戶,發現這類的社交活動是必要的。這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較容易透過內部人士推薦,得到我想要的資訊或請對方引薦。
參加展覽,多半會跟客戶約在那碰面,建立關係或者討論一些工作事宜。而我第一次在美國參加 Networking,就是在 CES 參展的某天晚上,由一個交情還不錯的客戶邀請我去的。
現場就是商業聚會,只是大家手拿一杯飲料,跟不認識的人交換名片,介紹自己,短暫的對話,了解對方,結束後找下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聊天。回家後,寫張感謝卡謝謝對方的時間,如果雙方有合作機會,也許還有跟進工作等等。Networking 活動的好處是較輕鬆,所以能夠交流的資訊會比較多,也比較容易留下較深刻的印象。我有兩三個交情蠻好的客戶,就是在這樣的聚會上認識,並因工作漸漸成為朋友,也幫我更加認識灣區的生態。
但這樣的社交活動,因為 Covid-19 戛然而止。實際上,是幾乎所有活動都被迫中止。但公司不是只有開會,成員間的交流或破冰活動也不能少。研討會(Conference)、小組討論(Panel Discussion)和黑克松(Hackathon) 也都需要舉辦。甚至連新創募資,也需要靠辦活動來增加曝光度,提高募資金額。因此 2020 年開始,虛擬活動相關的公司開始被投資人注意到,例如估值高達 77.5 億美金的 Hopin,其他如 Zuddl、Airmeet,以及今天的主角 twine 與 Glimpse。
創立於 2019 年的遠距工作與活動規劃的新創公司 twine,上週宣布收購 Glimpse。從新聞稿上看,twine 收購 Glimpse 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兩間公司的目標相同,產品相似,能力又互補。twine 對 B2B 業務比較熟悉,知道如何進攻市場,定價,公司也相對成熟,Glimpse 則有較強的技術能力。有了 Glimpse 的技術能力與產品,twine 將在幾週內推出相容於 Zoom Breakout Room (分組會議室)的產品,稱為 twine for Zoom。
Zoom 的 Breakout room 的功能,可讓會議主持人把與會成員分成不同小組,設定討論時間,進行最多 50 組的小組討論。
但 Zoom 的介面比較陽春,twine for Zoom 可以讓客戶客製化介面。例如設計虛擬會議桌,可以是長桌、方桌或者圓桌。點開個別會議桌,會列出分組討論主題、訊息,也可看主會場的訊息與狀態。
當然,Breakout room 還有其他用途,包含分組討論,公司內的社交活動,高階主管會議,新人入職介紹、社群聚會…等等。
這類的新創公司有很多,但我有興趣的是以下兩件事情:
1. 新創收購新創
近年來全球政府大撒幣,股市、房地產等資產價值大幅上升。創投也有充裕的資金投資,使得新創估值大幅增加。全球估值十億美金的獨角獸,到達 1,000 個之多。這使得新創資金充足,除了跟大公司搶人才之外,也開始收購新創、投資新創,以快速取得技術或市場。
例如 twine 收購 Glimpse;雲端試算表與資料庫公司 Airtable 收購資料視覺化新創 Bayes;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 Hero 併購 AI 新創 Symbolab,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同時也併購文學線上學習網站 Litcharts,讓學生能夠更完整的學習英文文法、文學以及詩歌。台灣的例子則有關鍵評論網併購 Inside 與癮科技等公司。
2. Zoom 也有自己的生態系 — Zoom App Marketplace
KT選讀#5 討論過,Amazon、Azure、GCP 與 Shopify 等平台都有Marketplace,讓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工具,增加服務,拓展生態系。作為線上會議平台第二名的公司,Zoom 也看到生態系的潛力。建立 Zoom 開發者平台,開放 API、SDK,讓合作夥伴提供加值服務,或者是開發自己的視訊服務。例如 Side Bar、Banner,投票、問卷,甚至玩遊戲、售票,進行線上直播或者經營串流媒體等。
3. 加入巨頭生態系,或另闢戰場,都有機會享受到成長的果實
Zoom 拿走線上會議非常高的市佔率,不代表新創公司就沒有機會。有兩種方式可以共享這個產業成長的成果。例如成為Zoom 的生態系一份子,補強 Zoom 所沒有的服務,例如建立售票系統、Side bar、舉辦線上活動如募資、黑克松等等,twine for Zoom 以及 Zoom marketplace 上的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種方式,則從市場區隔出發,推出適用於垂直領域的產品。例如線上影音編輯平台 Kaltura,針對串流服務、虛擬教室、虛擬會議等用途,推出專屬產品。
關於 KT
科技人,帶著研發精神的商業開發者。歷任面板業產品經理、新創公司產品總監、台達電產品規劃。現為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及多家公司策略顧問。擅長海外市場拓展,結合商業模式,分析科技業走勢。我長期在科技業工作,關注科技趨勢,也喜歡研究各種商業行為。KT 是我的英文名字,同時也是 Key Technology 的意思。我期許自己選出有興趣,有靈感的新聞與議題,提出我的看法。後續每周固定出刊,分享我的觀察與心得。如果你對這類的議題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