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學院兩歲了!回顧學院的產品之路

商業思維學院,生日快樂!這不只是學院的兩歲生日,也是你在加入學院之後,和我們一起重要的共同紀念日,不知道你在學院內的學習體驗,是否愉快呢?有沒有感覺到學院是個很不一樣的空間呢?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商業思維學院的「產品」,我們的理念是什麼,希望能帶給大家什麼幫助和體驗。

商業思維學院的產品是什麼?

要來聊產品,首先要來聊聊,商業思維學院的產品,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能為學員帶來價值的內容或是服務,就是我們的產品。

這個產品可能是--

  • 去年從一千多個學長姊開始,每天學習15分鐘商業思維,文章加音頻的「商業思維百科」
  • 我們數十堂專業的課程,從怎麼做產品策略、產品設計、怎麼陌生開發、如何開好一個會議、如何向上管理、KKday營銷長Yuki講行銷等等,
  • 我們的老師,在直播、Slack、課程討論,或是小組互動當中,總是不藏私地分享具體的方法,與自己執行的經驗,也不疑餘力協助同學看履歷、給建議、分享職涯思考
  • 我們的學習營或是case study,在當中實際做出了案例討論或是自己的作品
  • 豐富多元的社團活動,在社團當中找到溝通表達(or 幹話)同好,或是一起好好讀一本書,套用到工作與人生思考的好夥伴

……還有許多我們在這個學院當中一起完成的挑戰,一起組的學習小組,一起參與的線上party,不知道學院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產品」是什麼呢?

很多同學跟我說,學院「很不一樣」,因為他沒有上過任何一堂線上或是線下的課程,是學員之間如此積極互動,而且無論是不是在同一堂課上,都能有各種討論、分享,好像回到大學

沒錯,我們根本在辦一所大學!

有做為主修科系的學程、有社團、有做為選修的講座與商管經典課、還有聽書、商業思維百科、實戰的營隊與案例討論,還有許多線下的社團、營隊與聚會……等等。

但是我們做的,又超過了一所線上大學,因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包含整體能自我驅動加強的「學習飛輪」系統機制,還有承載這個機制,讓同學在上面學習互動的「學習系統」。

商業思維學院的「系統」,是什麼,要達成什麼目標?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個經驗:「學習」是一件很辛苦而且難以持續的事情。

這是因為學習有幾個特性:

  1. 很「耗能量」:要投入比較大的力氣才能開始學習,以及中間持續吸收、理解,常常光是「開始」,你就容易一拖再拖
  2. 「回饋」很慢:我看完這堂課了,所以我真的會了嗎?我在工作上的問題真的就因此解決了嗎?學習的回饋不是立即反映出來,偏偏我們的大腦會被「獎勵」刺激,才有動力開始下一次。

這就好像你學籃球一開始,可能每天要練習跑步幾公里、運球幾小時,枯燥乏味又累,而且你還是不確定自己投入這麼多,是不是有變強了,就會很容易放棄

  1. 成長曲線一開始很緩,串聯多個知識點並應用,才會快速成長:在剛開始學習商業思維時,許多人不懂營收、不會看財報、無法解讀數據與商業邏輯之間的關係,不明白什麼是有效的目標制定等等,在看文章或是上課時,心中會有很多空格要填,吸收知識時只能從「點」開始先建立,只有在累積比較多點,發現許多事情背後共通的邏輯,驗證自己的經驗之後,有一天可能在你和別人討論,或是面對一個問題時,才會突然串起來,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有這麼多阻礙,造成學習這件事簡直是大魔王:難以開始、難以持續,難以撐到那個大爆發的時刻,非常可惜。

面對這種「怪」,盲目的努力只會事倍功半,可能有成果,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而且難以持續,更常見的狀況是「點光明燈」,覺得只要有買書、買課,自己就可能有所成長,緩解了一點焦慮,但看著累積得越來越高的書單,不知道該從何開始,逼自己努力又做不到,只能自我譴責,徒增焦慮而已。

我們應該要建立「自動打怪升級的系統」,讓自己的學習與回饋可以持續下去,並加速成長,而不是只靠努力,這也是我們設計學習系統的初衷。

我們學習系統的概念是怎麼樣呢?

以下是我們建立的雙層學習飛輪。讓我一一來跟大家解釋其中的設計目標。

第一層飛輪:學習、輸出與成就獎勵機制

  1. 從一個具體的問題或是挑戰出發:

例如「想訓練產品設計的能力」、「如何向上管理」,帶著問題的學習法,可以確保學到的東西最實務,最有感,才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1. 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形式,與不斷精進的學習體驗:

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專業學程、講座、實用工作方法、每日商業思維等等,可以滿足不同問題,與不同類型的學習需求。

我們在體驗設計上,也特別希望強化「學習習慣」的建立,移除忘記、懶得開啟的重重阻礙,因此我們打造了「Line隨身助教」,希望透過Line每日主動推播的課程,幫助同學不要忘了回來學習,養成學習習慣。

  1. 輸出練習

只是「看進去」的學習,無法將能力寫入腦袋當中,真正有效的學習,要真的自己整合了知識點,輸出一次筆記,才能真正學會。

在學院當中我們的同學已經很習慣在上完一堂課之後,在留言區打卡整理自己學到的知識點,系統現在已經累積上萬條留言討論!更棒的是,有些同學會將目前工作上的案例套用課程上學到的框架,在留言區跟大家分享討論,這都是將一顆顆「珍珠」般的知識點,串成珍珠項鍊的過程,自己的珍珠項鍊自己做!

我們也安排了Case study案例討論挑戰、學習營與工作坊,這是更進階的輸出,從實際的案例、具體的情境出發,讓同學可以學會面對模糊世界的挑戰,練習「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 成就系統

前面我們談到,學習是一個很難立刻得到正向回饋的行為,大腦花了很多力氣,卻得不到獎勵,那我們有沒有機會在看到成果之前,先好好獎勵一下他的努力呢?

「成就系統」的設計就是為了這個目標。

很多線下課程的老師,會採用遊戲化的PBL機制,激勵同學學習,所謂PBL是三個機制的首字組成:

Points:點數

Badge:徽章

Leaderboards:排行

我們還新增了 Certificate:認證,希望能辨識出真的很厲害的同學,讓他成為社群當中大家的榜樣,自己能成到成就感,更能成為之後求職轉職的利器。

這些遊戲化的機制,我們希望獎勵以下的行為:

  • 努力學習:只要你有努力,有回來上課,或是接受我們設置的「學習挑戰」,都能夠累積「商值」以及學習成就紀錄,常常我們的努力很難立即看到回饋,但是這邊我們希望能帶給你立即可視的累積!
  • 練習輸出:在學院中已經累積了上萬筆的留言,這些留言可能是上完課簡單紀錄筆記與學到的重點,在整理的過程中.知識就慢慢成為自己的,而且學程的內容架構清晰,在消化的過程中能練習更有結構地輸出觀點,當然這些累積的筆記、作業成果,也能累積商值跟勳章!

在「學習營」這種挑戰更大的實戰場景,我們也依照同學的產出等級,設計了「認證」,通過老師訓練、批改作業、最後提案面試等等過程,辨識出「老師認可能力,願意推薦」的同學,給予「金色證書」

  • 參與社群:「社群」是學院的一大特色,透過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甚至可以跨課程參與的線上社群,你能盡情在其中找到學習夥伴,維持學習動力,也學到不同的觀點與做事方法。後面我們會有更多介紹,社群的參與以及互動者,當然也都能得到獎勵。

這些成就獎勵機制是經過學習理論基礎驗證,讓同學在感受到長期成長之前,給自己一些短期的誘因,像是馬拉松路上的補給站,有食物,有溫暖的加油,讓自己能持續跑下去。

這樣的機制,也只有學院這種「會員制」的學習社群可以做得到,因為學員在其中的跨課程、跨社群的所有上課紀錄、筆記和討論互動內容,都能被長久累積、記錄下來,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累積屬於自己的等級和徽章,和成長記憶。

第二層飛輪,由「社群機制」進一步強化

在學院當中,你當然可以自己學,第一層的飛輪已經可以讓你建立「持續變強的習慣」,但我們打造了第二層飛輪:社群與社群辨識。

  1. 社群:

在學院當中,你會有許多參加工作坊、案例討論小組、學習營小組的機會,或是參與社團的活動、讀書會或是經驗分享會,這些都是學院的社群機制,短期可以讓你維持學習動力,長期可以連結產業人脈,或是跨職能的朋友,這些都是在轉職或是商機探索時,非常重要的強連結以及弱連結。

  1. 社群辨識:

在社群當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溫暖的同學,不吝按讚、鼓勵、回答、陪伴互動,tag朋友拉進來討論,或是轉介自己心中覺得更適合的人,他們也主動參與活動,分享觀點,給老師各種互動成就感(老師很需要的!),或是擔任學院的傳播火種。這些人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粘著劑,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有人味,也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群的歸屬感,成為長期的安身立命之處,我們也希望能讓這些溫暖的連結者得到一些鼓勵。

另外,社群中也常見到「大神」精闢的觀點,豐富的經驗等等精彩的分享,學院數千位學員當中不乏在自己產業中很有經驗與洞察的同學,這些人的分享也是平常很難看到的「珍珠」。

怎麼正向鼓勵這些厲害神人,還有溫暖的連結者呢?最直接的鼓勵當然是商值還有等級的累積,另外我們希望能為這群人「打上spotlight」,讓他們閃亮起來,被更多人注意到!

因此我們逐漸設立等級機制,問問題的時候,被神人回覆一定很令人開心!我們也逐漸完善「個人頁」,讓你累積的討論,可以在你的個人頁上被看到,透過種種社群辨識,積極又強的同學,在學院中會逐漸被辨識、被記住,就有更多人能在這個數千人的場域當中,建立起自己專業的個人品牌。

這樣的學習型社群和臉書、Dcard的社群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我們很少看到酸民、負面抱怨、習得性無助的回應,大多是溫暖、成長心態、互相鼓勵與幫忙,我想可能是因為「報名學院」本身就是一個篩選機制,會有動力報名並持續參與的同學,本身對自己的人生與學習態度就是比較正向積極的,因此互動會特別陽光和煦。

另外這樣的社群是有知識、有人脈、有學習的,大家的職場階級在三級上下,可以在學院內找到稍微資深但沒有差太多的前輩請教(差太遠的前輩太遙遠,三級內差不多),也可以跟同儕請益,在分享自己專業時,也能讓自己成長、給他人啟發,這個「學習型社群」的互動品質與知識密度都是高很多的,可以碰撞出更新的觀點。

之後,我們還要做什麼?

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笑),但我們會圍繞著這兩層飛輪,持續打造更好的體驗,包含:

  1. 建立學習教練機制:診斷同學問題,協助安排計畫,讓「學習」這件事更適性,更符合需要。

這樣的學習教練,可能也跟「能力檢測」,結合在一起,每學一個章節,我們就快速測一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沒學會很快再回去找出盲點,學習教練也會幫你記錄下來,下次再考考你,讓整體學習疊代速度再加快!

  1. 強化社群辨識:「個人頁」有沒有機會成為另一種「Linkedin」呢?當然可以,而且你在學院中如何學習、回答其他人問題,累積什麼樣的成就,獲得什麼樣的認證,都是你專業的證明.我們希望能持續強化個人頁以及社群貢獻的累積紀錄,讓積極參與的同學能更被看見!
  2. 學習體驗持續強化:例如讓各式學習活動更順暢、更能符合同學需要,協助同學安排學習計畫、檢視學習成效,除了知識的學習,我們還希望能打造工具,幫助同學檢視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計畫、工作計畫,找出盲點或是浪費,持續進步!

最後,感謝看到這邊的你,聽了這麼多,還是實作最有效,如果你還沒加入學院,歡迎加入我們的30天 $490體驗方案,直接開始學習、參與社群討論,如果你已經加入學院,我會建議你開始

  • 設立「每週至少要回來學一次」的目標,可以看商業思維百科,或是加入「做自己生命的CEO」每週人生升級的主題課程
  • 加入Line 隨身助教,安排Line每日固定時間提醒,幫助你建立學習習慣
  • 參與課程筆記或是討論,檢視自己有沒有真的學會,課程都有安排「挑戰」,可以直接選擇一個挑戰主題,跟著進度學完!
  • 加入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小組,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是給其他人按個讚鼓勵也很棒!

這只是我們一起在商業思維學院的開始,在短短兩年當中,學院已經有如此大的成長,我相信在學院的你也是,之後也讓我們一起進步!

發表迴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