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定位的幾個想法
在進入如何實作之前,先討論有關定位這件事的幾個想法。
最適合解,不一定是最佳解
數學函數求解,有區域最佳解跟總體最佳解兩種。總體最佳解很直觀,就是最好的答案。區域最佳解則是在有限範圍內最適合的答案。
區域最佳解,多半耗費成本最小、時間最少。相較之下,總體最佳解可能要花費一生的時間,耗盡所有資源,才能得到。優先選擇最適合的定位,再往整體最佳解逼近,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參考他人對你的看法
我們的定位應該要參考他人對你的意見跟看法。如果你不認同他人對你的看法,試著做一點事情,重複驗證他們的看法,也是另外一個選擇。
定位越明確,影響力越大
定位越明確,他人就越能夠知道你的價值所在,碰到事情時也就會尋求你的協助。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光是應付自己都來不及,沒有人會去關注你有甚麼專長,在各種模糊的輪廓中為你找出定位。
有社會或經濟價值
定位,能夠有社會或經濟價值,能從中獲得收入或成就感,可以長遠的經營,才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最低風險的做法
盤點你的技能及喜歡做的事
一般來說,盤點技能跟喜歡做的事,就可以投射到市場上的行業或工作類別,進一步聚焦。
技能意味著擅長的事情,例如電路設計、機構設計、供應鏈管理、廣告投放、粉絲團管理……等。必須是你有信心,旁人也認同的。如果不確定你有甚麼技能,用刪去法除去不喜歡做的事。從幾樣做得好,但不那麼討厭的事情。
為什麼要選做得好的事? 做得好,表示在這件事情上面有一定的天賦,較容易得到他人肯定及成就感,有較高的續航力。而不討厭,就有機會可以深入研究,發展成一個技能。
我研究所的第一個題目是有關半導體製程,幻想著自己可以去台積電工作,突破繞射極限,做著很高深、有貢獻的事情。但是進了幾次無塵室,確定我無法愛上穿無塵服的日子。毅然決然轉向,做相對可以接受的光學及機構設計,工作也自然就選擇了機構設計。但在工作一年之後,發現我可以做好機構設計,但無法在這個領域燃燒自我,看到了 PM,便透過幾個小小的實驗,走上了PM的不歸路。
詢問他人,但聆聽自己的心聲
我們的定位,除了自己想的以外,還需要他人給予我們認同,才是真正的定位。詢問他人的意見,了解他人眼中的你,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但這裡有個盲點,連我們都不瞭解自己了,如何要期待他人可以了解你,並提供良好的建議?
這時就需要聆聽你的心聲,問問你自己想做甚麼。也許是從過往經驗,找到一個可以共通的領域並發揮。以我來說,高中、大學擔任社團幹部,舉辦活動、學校藝術季開幕式活動主辦人等。辦活動事情繁雜,且需花費大量時間溝通,但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這個經驗,就變成尋找方向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我判斷 PM 是轉職選項之一的原因。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有答案,也沒有想法怎麼辦? 多方嘗試,總會找到機會。試了沒有用? 多半是因為試得不夠多,試得不夠深。
選一個方向,小幅度的嘗試
人生是多維度的,我們往往不知道要選哪個方向。我會建議先挑選一件事情,進行小幅度的嘗試。而了解一件事情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做中學,然後再回頭學習,反覆這個迴圈,讓自己的技能漸趨成熟。
有的人會破釜沉舟,辭去工作找尋人生目標。考量各種風險,也許不一定是最好的做法。當我們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找到目標,培養相關技能,風險就變得不可控制。如果你好幾年的時間找尋自我,卻沒有得到任何答案,或者這個答案在實務上可行性不高,就是把自己放到一個風險很高的情境之中。
如果要選擇暫時離開職場,應該要事前規劃,包含收支管理、最多設定 1~2 年的時間、目標以及退出計畫等。例如要轉職軟體工程師,中間設定離開職場 12 個月。預計 8 個月學習、4 個月找工作;如果進度不如預期,甚麼情況下可繼續探索,甚麼情況下需重返職場,改為兼職做專案,或者直接放棄等等。
就我來說,風險最小的方式是在職學習,在有收入支撐的情況下,學得新技能並醞釀轉職或升遷的準備。選擇以半年為一個週期,一季學習、一季休息,這樣一年就可以有兩次學習專案,逐步建構出輪廓。
透過上課,很快的建構該領域知識框架,才知道如何進一步深度學習。
我們時間精力有限,光是應付工作、家庭、朋友就已經精疲力竭。花錢購買課程,或者相關書籍大約 10 本左右,快速得到相關知識,才是真正意義上風險最小的投資。大量學習的同時,必須要有輸出作為成果驗證。輸出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寫文章、繳交作業或者定期上台報告等。重點在於有系統且有意識的輸出成果,整理思路並讓他人看到你的學習成果。
讓他人知道,回饋並修正
在小規模的測試下,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認識足以作為你的導師的人。根據他們的回饋或者示範,調整做法。如果過程中發現不是你所想像的怎麼辦? 就當作花了一些資源,學習知識,至少排除了一項你沒有興趣的專業。如果逐步確定了方向,恭喜你,可以再加大力道,在這個領域卡位,進一步轉職或者找尋其他機會。
感覺還是很模糊嗎? 底下舉兩個範例說明具體的做法。
兩個範例
專案管理
例如我對專案管理有興趣,先買幾本書,並購買課程,對專案管理有了初步認識。為了落實專案管理,學習專案管理的精神以及困難,第一個專案就是自己的周行事曆管理。
經過一年的練習,我對專案管理的技巧應有一定把握。在這過程當中,尋找公司內部轉調的機會,參與外部非營利組織或專案管理社群,分享個人學習心得並爭取曝光、實習甚至工作機會。
開餐廳
假如我對料理有興趣,有朝一日想開一間小餐館,做自己的主人,不用在公司受老闆的氣。我可能會列出兩個計劃:
經過一年的試驗,我對於開餐廳應該有了很深的認識。就可以考慮要作為志業、打工賺零用錢滿足一下,或者只要偶爾做做菜給家人朋友吃就好。
結語
人生或職場定位,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隨著年齡增長,心態不同,個人技能改變,選擇會有所不同。把新的興趣做為第二專長培養,從中獲得經驗及樂趣。探索的過程中,朝著某個方向前進,邊走邊尋找區域最佳解,如果在每一個階段都能獲得區域最佳解,大多都可以得到相對滿意的答案。